
在二战初期,美国借鉴德国的狼群战术,运用潜艇对日本船只进行无差别攻击,这给日本的后勤运输带来了巨大压力。其中,最为经典的战例之一便是被称为“军舰大屠杀”的吕宋海峡潜艇战。发生在1944年,这场战斗堪称太平洋战场上的“猫鼠游戏”。它不仅令美军在与日军作战中的历史传说遭到打破,还使美军以零伤亡的代价击沉了数十艘日军军舰配资优选,击毙超过8000名日军士兵。其战果之震撼,堪比开挂一般。
1944年夏,日本失去了被称为“大洋防波堤”的马里亚纳群岛,导致东南方的补给线失去了稳定的保障。而与此同时,日军在新几内亚北岸的3000公里远征也传来了坏消息——他们未能成功将驻扎在新几内亚半岛的澳军、美军以及当地土著驱逐出去,澳大利亚的入侵计划也宣告失败。进攻失败后,连防守都显得捉襟见肘,日本高层陷入了一个重要战略抉择:是继续进攻,还是调整策略?此时,澳大利亚北部以及南亚的海空权已经被盟军掌控,盟军可以通过修建新机场来威胁日本本土及其周边岛屿。
展开剩余75%日本的“绝对国防圈”被打破了,眼看着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两位将军带领的东南亚战区会师的局面日益临近。如果两大战区会合,势必给日本带来巨大的战略打击,后果不堪设想。日军高层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加强东南亚地区的防卫并确保航线安全,企图通过海陆两军的合作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然而,海军和陆军之间的矛盾让这一计划并不顺利。日本海军和陆军有着深刻的历史恩怨。日本著名军事家曾评价:日本的陆军和海军都强大,但两者加在一起,却反而显得弱小。天皇裕仁在《昭和天皇独白录》中提到,陆海军之间的矛盾是日本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海军始终是日本的“贵族”,而陆军则相对贫弱。两军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资金上,还在设备和战略上有所分歧。陆军和海军的这种矛盾,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倒幕运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1944年8月,梶冈定道少将指挥的甲71船团出发,准备前往东南亚支援防线。船团包括大鹰号航母、夕凪号驱逐舰等多艘战舰,携带着26师团的步兵。为了避免潜艇的袭击,梶冈特意将总指挥部设立在一艘普通的海防舰上,而放弃了将航母作为旗舰。
船团抵达台湾后,部分商船离开,剩下的船只继续航行。然而,盟军潜艇并没有给日军留下喘息的机会。8月17日,红石鱼号潜艇发现了这支庞大的日军舰队。刚开始,它们以为是雷达故障,但当潜艇浮出水面时,看到的却是令人震惊的日军舰队。此时,红石鱼号决定发起进攻,经过多次反复攻击,它成功击沉了多艘日军舰船。
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攻击发生在8月18日。红石鱼号在一次攻击中成功击中了大鹰号航母。鱼雷直接命中大鹰号的航空燃料库,爆炸引发了猛烈的火灾。短短十几分钟后,航母发生了剧烈爆炸,最终沉没。此战后,红石鱼号的艇长穆森因这一成功而成为传奇人物。
然而,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其他美军潜艇也纷纷加入战斗。鲹鱼号潜艇先后击沉了阿波丸号和速西丸号等船只,造成大量日军伤亡。最终,梶冈定道的舰队损失惨重,超过8000名日军阵亡,十多艘舰船沉没。
梶冈定道虽然带着剩余的舰船逃脱,但并未得到喘息的机会。9月12日,在返回途中,他的舰队再次遭遇美军潜艇的袭击。最终,梶冈定道和他的舰队在海上消失,结束了这场惨烈的战斗。
吕宋海峡潜艇战标志着日军海上防卫的彻底失败,也为美军潜艇战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胜利案例。这场“军舰大屠杀”成为太平洋战场上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传奇。
发布于:天津市世诚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